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    未来中国的金融创新怎么取得突破? 这篇文章给你思路

    2020-12-06 19:05:44    浏览:2    点赞:1

    回顾过往,中国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金融创新,扮演了社会发展中怎样的角色,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?要想突破,未来中国的金融创新之路又该怎么走?
    今天,我们请来了《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》的课程主理人香帅,和你聊聊这个话题。


    为什么中国古代金融很难创新

    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,只要谈到金融创新,基本上全是说的欧美的金融创新。
    这也不算奇怪,因为现代金融市场,就是以欧美的股和债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复杂的生态。咱们可以文艺一点说,股和债就像是金融市场的亚当和夏娃。
    那中国历史上是不是就没有金融创新呢?其实是有的。货币、信贷模式,甚至在金融机构方面,我们都有过非常多的创新。比如你特别熟悉的全球最早的纸币——交子,就是中国的创新。
    那么就出现一个新问题了: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成功的金融创新这么少,而且大规模推广、延续下来的更罕见呢?
    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话题,为什么中国古代金融创新一直失败?以及未来的中国有没有什么金融创新,可能会取得划时代的成功?
   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,我们可以先回忆一下咱们中国历朝历代,到底有哪些金融创新。


    围绕货币财政自上而下的创新

    熟悉历史的同学,我想很快就会总结出来了,咱们中国古代的金融创新,虽然不少,但是大多都是围绕着货币,或者信用物在做文章。
    比如说吧,周朝的时候就有“质剂”,就是借钱的契约写在竹简上分成两半,彼此之间可以铆合匹配,作为买卖双方的信物,这其实也是金融工具上的创新。然后,贝壳、金属开始作为货币出现了。
    在汉朝的时候,还正经地出现了两次货币创新。
    一次是汉武帝时期,大汉朝跟匈奴作战,没钱了,而货币是锡和银的合金,开采起来挺耗时费力的,没有办法满足当时的需要。
    那怎么办呢?就进行货币创新,创造了“白鹿皮币”——汉武帝的宫廷里养了很多名贵的白鹿,物以稀为贵,汉武帝就让人把这种白鹿皮扒下来,规定一张皮值40万钱,这就是“白鹿皮币”。
    那现在问题来了,一张皮40万钱,流通起来很困难。所以即使是皇帝的命令,也很少有人愿意收、收得起。所以不久之后,白鹿皮币就变成了历史文物,汉武帝的货币创新算是失败了。
    第二次货币创新在不久之后,就是你很熟悉的王莽。
    王莽篡了汉朝的权以后,雄心勃勃要搞改革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改革,把民间的金子收归国有,发行,印制新钱。
    印制新钱很有意思,他发行了28种货币,用了28种不同的材料,复杂得令人“发疯”,民间很快就怨声载道。不久,这个创新自然也就失败了。
    后来的历朝历代,也有多次围绕着货币的创新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的交子。这是咱们人类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纸币。
    交子怎么来的呢?宋王朝当时吞并蜀国以后,要求当地使用铜钱。四川地区缺铜,没有办法铸钱,市面上没钱流通,就发生了通货紧缩。
    当地商人就只好开始想办法,他们把一些铜钱存入一些可靠的商铺,然后让这个商铺出具一个存款凭证,用于市场的交换、抵押、转让。这个过程中,实际上等于就创造了货币。
    这个存款凭证,就是我们说的交子,也就是现代纸币的雏形。交子的兴起,很快就解决了没有铜钱,也就是货币紧缩的问题。
    所以,现在咱们要解决经济问题,有时候也用印票子的方法,而这个方法上千年前就已经有了。
    四川当地印纸币的这个方法解决了经济难题。这个经验很快就传到了中央,所以宋王朝也学会了这一招,立马在当地设置了交子务,规定了一套交子发行、流通、管理的体制。还规定了30%的准备金率。
    这和我们现代的信用货币非常地类似,比欧洲早了好几百年,所以这么牛的金融创新,我们其实是有的。
    但是,交子居然最后衰落了,为什么呢?就是因为宋朝在军事上溃败缺钱,而交子的印刷又很方便。
    你可以想象,在我们国家,王权是不受约束的,交子发行很快就过量了,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,这就给了宋王朝致命一击。改朝换代以后,自然交子就消失了。
    说完了这么多金融创新,到这儿,我想咱们可以停顿一下了。想一想,为什么中国的金融创新一直会来来回回地绕着货币在打转?有一个词语,叫做“中央货币财政体系”。
    对的,咱们中国是一个早熟的中央集权政体,所以金融体系也是伴生的,它就以中央财政为核心,以货币为工具。
    换句话说,你可以这么想象,在我们的这个金融体系下,整个社会信用结构像什么呢?
    它是一个单柱状的结构,皇帝是那个柱顶,皇帝下面的政府官僚机构是柱体,也就是一根单柱体的信用结构。民间是一个信用的空地,是没有什么信用的。
    而我们都知道,金融市场的核心是信用,创新都是关于信用的创新。在一个缺乏信用的社会中,关于信用的交易没有办法形成。
    所以,所有的金融创新,都只可能绕着那个柱子,也就是当朝的中央货币财政体系,自上而下地转圈。
    正因为此,围绕着当时的权力机构,自上而下的货币创新,就成为了中国古代金融创新的主流。你可以想象,这种创新就会随着帝王更替,权力交接,一次次地流产了。


      什么样的金融创新能成功?

    说到这里的时候,熟悉历史的同学可能还会反驳我,老师,不对,钱庄不也是金融机构的创新吗?你看山西平遥的票号就盛极一时,持续了几个世纪呢!
    这个点抓得非常好,的确,钱庄是古代中国最接近成功的金融创新。但是你要仔细去看的话,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。
    钱庄开始发展的时候,它和主流的金融体系,比如说中央货币财政体系,是没有太多关系的。
    当时是在商业发展的过程中,为了汇兑的方便而开设的中介机构,等于是一个商业机构。然后,才逐渐地演变成了存贷信用机构。所以,这类机构的规模和深度,是随着商业的扩张而扩张的。
    我们都知道,明清的时候,工商业有一次比较大的发展,所以,钱庄也就颇具气候。换句话说,钱庄是商业发展的附属品,而不是主流金融体系的产物,它属于“边缘创新”。
    其实咱们现代的社会,也有类似的例子,就是你很熟悉的移动支付,它就是从支付宝开始的。
    支付宝最开始怎么起来的呢?它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附属品。开始的时候,淘宝根本没有想到去做金融,它就是为了解决电子商务中信用缺失的问题。
    没想到,后来随着整个互联网的渗透,电商扩张,再后来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扩大,支付宝才开始了外延式发展的道路,然后再渗透到全社会的。
    从这两个对比中,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中国金融创新成功的推论,我把它叫“推论1”:
    一个金融创新在中国要成功,它起步的时候,需要和中央货币财政体系无关,也就是创造新赛道的边缘创新,才有机会。
    但说到这儿还不够,其实咱们中国的钱庄没有算完全成功,你看清末的时候,在和洋行的竞争中,咱们本地的钱庄就败下阵来。
    而且,更要命的就是,钱庄好像并没有像股和债那样,围绕着它形成一种生态,继而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都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。
    但是你把眼光再投到移动支付上看,就有点不一样了。
    第一,移动支付已经取得了支付上的主流地位,第二,围绕着这个变化,你会发现,咱们整个社会的业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很多基于新的支付体系的行业、企业都产生出来。
    举个例子,如果没有移动支付的推广,就像我们现在用的得到,不可能是现在的这个发展速度和规律。更不要说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,生活方式已经随着移动支付有了很大的改变了。
    所以目前来看,你可以说,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,是咱们中国历史上,目前来看,最成功的金融创新。
    好了,到这里的时候,我想请你再追问自己一句:为什么同样是边缘创新,移动支付能够比钱庄取得更大的成功呢?
    好,这里让我们停顿一下,回到被我称为划时代的金融创新的股和债上面去。
    你看,股和债创造的金融模式,对应的生产方式是什么?股和债代表的是一种很强大的规模化的资金集聚模式,对不对?而且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人的能动性、创造力。这一种模式,恰好对应着工业时代的规模化生产。
    往前推一下就会发现,出现在13世纪到17世纪的股和债,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,它是一个领先于当时生产力的金融模式。所以,金融模式的创新是生产力模式创新的leading force,也就是推动力。
    我们再回到钱庄和移动支付的例子,钱庄对应的虽然是工商业,但是它还是农业社会的工商业,没有演化出更高阶的资金集聚模式。
    在移动支付上,我们隐约看到,移动互联网下逐渐形成的万物互联的模式,使得人的行为都被记录下来,形成了大量的数据,数据的开发和使用都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业态。
    你可以隐约地体会到,移动支付其实只是一个小的开端,技术对金融模式的改造,正在逐渐加速,而这些改变也许是和未来智能时代相适配的金融模式。
    这也是我要讲的“推论2”:
    要成为划时代的基础金融创新,一定要比当时的生产力领先一步,成为时代的leading force。
    好了,现在我们就可以回答开始提的问题了,未来什么样的金融创新会成为中国划时代的创新?答案有两条:
    一个是普适性的,这种创新要比你当时的生产力领先一步,领先一步才能够取得全社会的突破性成功。
    第二,这种创新是咱们中国特有的,在中国中央货币财政的金融体系下,主流创新一定会失败,只有边缘创新才有机会。

    如果你对金融学感兴趣,推荐你加入《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》这门课没有晦涩难懂的名词和数学公式,从“生活中的金融现象”入手,将金融知识点层层拨开再串联,帮你建立系统的金融框架。站在高处,重新理解财富。

    ▽ 戳此入手


    1
    !我要举报